山西漳電同華發(fā)電有限公司設備管理部汽機專業(yè)轉機班技術員張法科,平日總有個“神器”不離手,工作中只要遇有解決不了的難題,他就會請出這個“神器”幫忙,然后難題總會迎刃而解。其實這個“神器”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日記本。
小張平時總愛寫寫畫畫,遇事善于總結,每次設備檢修或維護工作完成后,不管多晚多累,他都會將一些經驗和數據記錄在“小本本”上,以供日后參考。每次翻看這個記錄本,都會令大家由衷的佩服,其中的內容包羅萬象:有給水泵找中心的記錄數據,有汽輪機轉機加配重情況,有機組啟動后的運行指標,還有給水泵潤滑油、主機潤滑油與抗然油的油質記錄和濾油周期……小本子點滴記錄的不僅是設備運行數據和故障排除方法,更是一個專業(yè)技術人員對待工作嚴謹認真、精益求精的態(tài)度。
別看小張年輕,參加工作僅5年,但他已在電力期刊上發(fā)表技術論文5篇,其中不乏《中國電力》《電力建設》等國家核心期刊。尤其是在2016年下半年,他的論文《660MW超臨界直接空冷機組給水泵變頻改造》和《國產660MW超臨界機組高中壓轉子彎曲處理與分析》,均獲得了漳澤電力優(yōu)秀科技論文一等獎。其中《國產660MW超臨界機組高中壓轉子彎曲處理與分析》這篇論文的完成,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:發(fā)現轉子振動超標后,先通過調門調節(jié)方式控制振幅,等到機組大修后測量數據、增加配重,啟動后監(jiān)視觀察。小張把整個處理過程和所有數據,從頭到尾都記在了“小本本”上,經過對所有資料進行整理、加工、分析、歸納、總結,最后才形成了這篇論文,這不僅是工作經驗的積累,也為同類機組解決相似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參考。
撰寫專業(yè)技術論文,大家都會覺得這是個“高大上”的難題,有人問小張發(fā)表那么多篇論文的訣竅,小張只是憨厚地撓著后腦勺,笑道:“哪有什么訣竅,寫論文其實是一個觀察、記錄和積累的過程,只要做個有心人,寫論文也不困難……”成績的取得是小張長期堅持總結和記錄的結果,他表示,要把這種工作方式方法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,并不斷改進和創(chuàng)新。 (岳竹梅 安樂斐)